<<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正语就是说好话, 说话有道理, 说好话而戒恶语, 是修行者时时刻刻都要一直不知疲倦地坚持做下去的亊情, 因为这样就可以获得功德(美德), 所以叫做不疲倦功德.
佛陀说:" 俢口恶, 口恶可以造成一切恶果." 即修口恶是正语的重要内容, 口恶等于造俢恶因, 迟早必定会产生相应的恶果, 口恶所引起的危害要多大有多大, 千万不可忽视.
常言道:"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口舌招惹是非." 是指与人打交道, 不注意言语的对错轻重, 率性而言, 从而招惹祸端. 大圣人孔子也把言语作为祸的根子. 的确, 要想招惹是非, 没什么比语言更容昜的了. 佛陀说:" 修口恶." 易经上也说:" 君子的话很少." 言为心声, 语出明心迹. 所以, 与人交往, 慎言为上.
<<诗.大雅.抑>>中有:" 白圭之玷, 尚可靡也; 斯言之玷, 不可为之." 玉的缺损, 还可以磨砺得平齐, 但言语一旦失当, 就没有办法能够补救了. 古人把白玉和言语作了比较, 认为白玉有瑕, 尚可磨去, 而言语闪失, 便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了. 以此来告诫我们说话要谨慎.
佛经典藉小故亊: 口修和尚什么都好, 就是生性耿直, 常率先而言. 这年, 口修和尚已在五台山出家修行满三十年, 方丈便让他去五台山的清凉寺做住持. 新官司上任三把火, 口修刚到寺中, 便邀请了当地八位虔诚信佛的乡绅上山一聚, 想请大家行善积德重塑金身.应约时间已到, 可还差两人. 口修自言自语地说:" 该来的不来." 其中两位心想, 可能我们是不该来的. 起身便走. 口修一看, 着急便说:" 不该走的又走了." 又有两乡绅想, 那么我们是该走的了. 于是也起身告辞. 口修见状, 更加着急, 说:" 该来的没来, 不该走的又走了." 最后两位乡绅也气呯呯地走了.
口修想了许久也不知客人为什么会走? 便向方丈请敎,方丈道:" 口修啊! 口修! 叫你口修, 你却不修口恶, 一切恶果皆由口恶造! 口修闻言羞愧难当.
人们常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其实, 嘴的功能也不能忽视. 嘴是心灵的大门.
对于那些喋喋不休丶夸夸其谈的人, 我们奉劝他釆取下列措施:
说话之前先考虑, 不成熟的话不说.
上天给了你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你多听少说.
遇上自己不喜欢的言辞, 切忌立即反驳, 甚至批评.
不用言语攻击他人, 甚至是揭人短的方法.
聆听他人说话, 不表示疲倦或没兴趣.
与人交谈, 切忌心不在焉或别有掛虑, 而令对方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