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认为“红卫中学”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学校名称,也是一个悲哀的学校名称,她是一个令许许多多求知若渴的学子们激动而又无奈的畸形学校,但又令所有曾就读于“红卫中学”(注:非台山侨中的同学们)的学子有一份难以割舍的厚重情感! “红卫中学”是文革期间成立的,准确地说,是武斗结束后,全国掀起了“复课闹革命”的运动,已停学的学生要读书,要接受教育,才将停学了二年共三届的学生安排到同一届进行继续学习,就有了红卫中学的第一届学生,也就是现在非常活跃的红卫中学73届高中毕业生! 这届学生的情况颇为特别,有的学生是两姐妹兄弟同一届的,就要因为文革期间的武斗和停课闹革命造成的。 教育这届学生的师资也是三凑四凑临时拉来的,有的老师是文革前刚毕业,因此,有的老师与学生年龄比较接近。 当时学生全部来自台城镇,是以前居住的街道划分就读红卫或一中的。因此这届学生的人数最多,要分成三个连,每个连达5-6个排近千名学生(当时的班别是以部队的编制来划分的,级称为连,班称为排,可见文革之风仍盛)。 现在活跃于这个“台山同学网”的多位前辈,如“连长”、“玫瑰花”、“浪奇”、“杜鹃花”等都是红卫中学的,也都喜欢使用“红卫中学XX届”来自称,可见对“红卫中学”的厚爱! 从73届开始,红卫中学的校名使用到1980年,这年已开始向全县招生了,入学的条件也从按街道划分转为统一考试按成绩高低入读(有一个基本分数线才能入读),这是一个分水岭,这不单单是成绩高低的问题,这是一个教育方针转变的拐点,1980年以后毕业于台山侨中的学生们,无论如何也没有象1969年至1980年毕业的红卫中学的同学们有如此厚重同学情谊,因为按街道划分就读所在学校,同学们就有了从小学至高中都同校同班同学的可能,长达9年或5年或4年的同学相处,使得我们互相了解得透! 未完待续 [此帖子已被 四眼光头佬 在 2006-11-23 19:09:3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