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与树栋一同前往江门祝贺“高琼书画工作室”的开张和参加在工作室举办的“江门市中青年书法精英作品邀请展”的开幕。由于我们在江门汽车总站所乘坐的市内专线车出现故障,待到达工作室时,已是上午11时正,比原先约定的时间迟了一个小时。 工作室临街而设,分上下两层,地下一层作销售字画之用,二楼有小展厅、创作室、休息室、办公室等,这次展览的作品从楼下挂到楼上,以楼上居多。在网络外,我较少跟江门的书友打交道,在展览中所见多为新面孔,且年青的居多,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这次展览的作品各体兼备。记忆中,陶四强、吴柱擎、洪炎辉三人在篆书方面下过不少功夫,可次吴却以行书示人。当然,吴的行书水平并不在其篆书之下。隶书作品最少,印象中,只有一个对联和两个斗方,斗方比对联显得有新意,卖相较佳;草书方面,陈荣亲、余树栋、黄伟文俱有作品送展;行书或行草最多,陈高琼、梅炎林、黄伟文、钟建仁、洪家宁、苏伟城、冯永胜等各有特色;楷书方面,我送了个去年写的四条屏出去,邝宁与吴柱擎各出示一个小楷小品,黄英俊拿了斗方,韦思杨写了个横幅。以上仅凭记忆所录,难免产生纰漏。 从网络上的交往得知,江门不少中青年书友每个星期五晚上都会在工作室小聚,交流彼此的学书心得。类似的方式过去我们台山也搞过,可近数年一些书友的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的变更及新人罕见,彼此间已难得小聚一次,若无有关部门及热心人士的推动,前景并不乐观。 我浏览过所展出的作品一遍后,高琼开始招呼大家去附近的餐厅吃中午饭。席间,高琼与荣亲两位书友的热情令我喝了几杯,令酒量浅的我有点醉意。饭后,荣亲送了一册《陈献章书法集》给我。过去我接触过陈献章(陈白沙)的书法,并在网上搜集了一些他的资料。他的书法,是建立在对当时流行的“馆阁体”的批判之上的,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是他能在书法史上得以不朽的客观原因。如果书法的传统所指的是书法发展中的积极一面,那么,对流行的“继承传统”与“力求创新”的叛逆就是书法的传统。从陈献章的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直接果断,这来自他坚定的信念和善于汲取。世间有两种人的信念不易改变,其中之一就是如陈献章这般学问深厚的人,另一种就是学问肤浅的鲁莽之辈。相信旁观者不难洞悉个中的玄机。 书友们陆续散去,我与树栋算是远客,就随高琼回到他的工作室小坐一会。 高琼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书法讲师。学院虽将书法作为一门兴趣课来处理,但报名的学生却有二百多人,其中有十来个学生大概有点痴迷书法,这次也前来庆祝工作室的开张和参观展览,饭后他们亦一同回到工作室。高琼请我为这班学生谈谈书法。由于事前缺乏准备,加上有点酒意,在谈论时自觉有点语无伦次;不过,我还是就临帖、写日记、阅读经典思想著作这三方面作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至于这班学生会不会按我介绍的方法去进行实践,就不得而知了。 在工作室内,我当着学生的面写了两个作品,一是用茅龙笔写了个行草,二是用加健羊毫之类的毛笔临了怀仁集王羲之字的《圣教序》。我平时在家中练习或创作用的都是多年前买的2.5元/支的长锋羊毫,可去到书友处,则是不择纸笔。茅龙笔为陈献章所创,这是我第一次它来写字,却丝毫没有不习惯的感受。个中的原因很简单,不同材料制成的毛笔,虽然书写出来的效果不一,但书写一点一画的基本方法却不因毛笔的不同而有所异,不同的地方仅在速度与使转方面迁就一下而已。相信一个人能体会到这一点,就不会因在使用新毛笔时产生不习惯的感受了。 王羲之的行书都具有流美的特征,这是因为他书写过程中擅于顺着笔锋的去势进行发挥的结果。所以,他的行书用笔看起来极为精妙,可运笔方法却极为简单,临写起来特别就手,这应是他的行书深受历代书家推崇的原因。这次我临《圣教序》,字了几个字后,察觉到手中健毫更适合表达线条的流美,便根据这一点去发挥。所以,我虽跟《圣教序》阔别十多年,临写起来仍如老朋友见面那般熟悉。 下午三时,我与树栋向高琼辞行,跟着前往书店挑了几个字帖,然后乘坐前往台山的公共汽车,结束了这次江门之行。 2010年5月16日晚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5-24 20:33:1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