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4|回复: 5

以潘金莲骂街之法临《石门颂》(形临与意临示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0-4-20 14: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金莲骂街,表风骚泼辣之意。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4-20 17:00:16 编辑过]

石门颂小.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7: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帖主要分形临与意临两种,形临即对临或实临,几乎所有的书法爱好者都知道怎么做,而意临包含着创造力在内,容易引人误会。我以为,意临可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借用其它字帖的笔法进行临习,二是如以上所说的那样,取生活中的某一片段的“意”,再将其变成一种具体形式。(意临分层次是我首次提出来的)

形临:

意临第一个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1: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在大学里的书法专业教育,仍以形临为主,在研究生阶段,则以意临为主。去年在一论坛见一大学书法教师称,他今年准备尝试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作教育,我看了他过去所教导过的一些学生的作品,发现有些学生已毕业数年,仍沉湎于形临,对于意临,仍显得陌生,这教师的想法恐怕也过于天真,而他的书法水平也不怎么样,被我嘲笑了几句,大概是面皮薄,很少再见他露面。

意临之难在于“意”,前人对“意”的字面理解,仍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即使是书法名家,在论述意临时,都难免显得过于感性,这令书法爱好者对意临感到神秘和迷惘。意临是深入法帖的体现,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2: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临是写字与书法的分水岭。

  古今学书环境不同,故古人关于意临之法在今人看来很散乱,并无针对意临的理论出现,但今人若不深入了理解意临的意义,恐怕很难跳出写字这一框框。

  意象转化为书法形式的过程可谓玄之又玄,古往今来能熟练表达这一过程人不多,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别人解释清楚的恐怕绝无仅有。书法之难,就难在于此。

  若一年青人酷爱书法,在高明的老师指导下,每天抽出一小时以上的时间来习楷书,大概用三年时间就可以写出一手漂亮的楷书来,再过二年就可以掌握初步意临的方法,若想再进一步,恐怕要看他的造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9: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封龙山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3: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历代书论略有了解的人应该清楚,自王羲之以来,史上的大家都重意临。而最佳的例子莫过于吴昌硕临石鼓、王铎临阁帖。
  史上大家关于意临的论述多放在他们那些被今人认为非书法理论的文章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6-12 04:42 , Processed in 0.3228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