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心得 文/黄大谷 其一 ,无舵之舟。 我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爱好,应追朔到青少年时期。记得读小学时,家父要求我于每天放学后最少写一篇“九宫格”,以柳体为摹本,一半是中楷,一边是小楷。这样,从量变到质变,积久成习,对于书法练习的日课也就成了自然。本来,入门从柳体然后颜体的练习,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后来上普师读书,喜欢上当代书家麦华三的楷书,学习一阶段后,就痴迷上沈鹏先生的草书,当我拿到一本沈鹏先生书杜甫诗的书法集时,欣喜若狂,把玩不已,练习不缀,经常到深夜甚至通宵。终于将沈鹏先生的字体练了个似模似样。正当我听到周围的赞许声而感到学有所得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书法行家,我拿习作给他看,一心想听他的称赞,可是他看后面色凝重,直叹可惜。我听后心中真不服气,误解了他的意思,大声的和他争论。他讲出了许多书法的道理。他说,书法之道要继承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千万不能学当代人的字,当代人书法作品的优点可以吸收,那是在理解与领悟中吸收,而不是去摹习他们的字形。如:有些人学习启功 赖少其 麦华三 沈鹏。。。。。。就是写得与他们的一摸一样,甚至连神彩也相似,写出来的也是他们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个性,这是不行的。一定要学传统的,然后再吸收 变化 ,这样才有可能做到超越与创新。听后,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事后,我拿来了历届入选国展的书法作品,认真仔细的研究,学习,领悟,终于豁然开朗,意识到自己的书法学习原来成了无舵之舟,于江心打转而不达目的。 其二,柳暗花明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以。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学习的方法不对,就应该马上回头。我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了董其昌的项元汴墓志铭楷书做为亡羊补牢的摹本,又开始了那漫长的日课练习。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又得到了许多书法名家的指点。他们从笔法上,特别强调用笔要提按分明。写楷书也要有节奏,要有轻重提按,千万不能只摹其形而平拉线条,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有神彩,才有生机。渐渐的,我对书法的理解上便有了新的心得。 记得在零五年八月,揭西书协黄侃先生带着他的几位青年书法爱好者来到普宁书法家协会。他们带着习作过来互相学习与交流。其中有一幅是写魏碑的,看起来功夫很到家,结构严谨,笔划有力,书写整齐。当时在场的一位书家说:书写的结构是对了,但魏碑的笔法并未入门。说着他便指出了其中的几处地方说,这是唐楷的笔法,并非魏碑的,在临习阶段,一定要纯,千万不能乱来,只有这样才叫扎实。当你掌握了各种技法,在创作上,就可以大胆尝试。比方说用唐楷的写法,然后在每一字的其中一主笔用汉隶或魏书笔法,有时也会得到极佳的效果。但是在临习阶段,是学行,不能走,更不能飞。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都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是的,既然叫书法,当然有法。这法是应该遵循的,千万不能为所欲为,恣意狂怪。这法来自于古人的笔法,谋篇布局的章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有时代气息,这才是正确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若理解错了,那么,写了一辈子的字也不能登书法艺术的门槛,写得再方正,再纯熟,也只是书匠而已,谈不上艺术。 其三 圣殿新阶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近几年我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展与揭阳市等各级书法展。我今年也如愿的成为了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是我走进书法艺术的新起点,我将会以此为动力,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