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的故事fficeffice\" /> 六十年代,计划经济,物质缺乏,人们生活只为两攴,柴米油盐,柴为先行。我记得小时候各家各户为一根柴草,费尽了心机. 那时侯,台城人买柴多数是在洪湖路泡水馆一带购四乡农民运来的柴草,且价高货少,每当柴市收挡,许多小孩蜂涌前往打扫战场,收得一斤半两的柴草尾,也是值得高兴一番的. 为了柴草,家家户户都有一支用竹子前端插上的尖铁支及有排弯的铁铧仔,还有一个拾柴箩,每逢放假,这些得力的检柴工具大派用场,台城周围有树的山头与路边,布满了拾柴的小朋友,万利树叶最为抢手,因它叶大油质够火力。那年代,树叶少人又多,你争我抢,好不容易才检到一萝树叶,回到街上倒在街面,抹着额上的汗水,露出快乐的笑容,短短的一条南塘路,树叶尽染,用瓦片分隔好各自的晒放区,百家树叶,百个分区晒满了整个路面,实为一景. 那时我家父开货车,我偶尔也坐上顺风车,去到远离台城的海宴汶村路边执树叶,因人少争夺,收获甚丰,回想起也够意思,坐汽车检树叶.那时的柴是何等的金贵啊. 每逢刮风下雨,又是柴获的好时机,我记得地下有位养猪大户叫粱姆,有一次刮十二级台风,粱姆却冒着倾盘大雨和烈风,跑去广场后面的路树下去检刮断的残枝树叶,回来全身湿透,嘴冷发抖,而她脸上却笑容满面,因为她拖回了两枝又大又粗的大树杈,足够她十天八天的炉柴草,她怎不高兴呢,那年代人们为了柴是多么的奋不顾身. 南塘路后旁有个木器社,门口是木材堆放区,每逢新木到厂,那一层层堆高的圆树材上便爬满了南塘路凿树皮的大人与小孩,凿子凿,铲子铲,柴刀劈,使尽九牛二虎之力,硬是将每根木材的皮剥个光,木器社的值班出来劝阻,也无法阻挡视柴如宝的南塘路人. 时代在发展,今天烧煤气,恐怕连检过柴的我们都不会用柴煮饭了.而检柴的历史却永留在这一代人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