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付上网络资料供大家参讨: 地下生活 Life Underground
為了讓紐約的地鐵乘客能在每日的通勤過程中獲得些許視覺刺激,並減輕通勤壓力,地鐵月台內盡是些五花八門的設計。其中大多是最新電視節目、電影、商品的宣傳海報,或是連燈泡壞了也沒人更換的燈箱廣告,另外就是如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等知名藝術家特地為地鐵站創作的作品,以及配合車站所在位置而製作的磁磚拼貼等等。在人潮往來的當下,有人專注自己的路徑,絲毫不為這些裝飾所動,更多的人在驚鴻一瞥的瞬間,對眼前所見也沒有留下深刻印象。可能只有在當列車遲遲未進站時,人們才會開始觀望月台四周的環境。
這就難怪當我一進入地鐵站,看見14街月台上一個個小型的雕像時,突然有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A/C/E線的地鐵車站裡,包括了地鐵入口、地下一樓及二樓的樓梯旁,往上城與下城方向的月台、欄杆上,大約有三十多座銅製的人物、動物雕像。眾多一英呎高的雕像群,構成了湯姆‧奧特尼司(Tom Otterness, 1952-)的〈地下生活〉(Life Underground, 2001/2002)。
〈地下生活〉是想像與寫實的人物與動物的組合。即使是快速經過它們的地鐵乘客,也會為忽然出現在眼前、腳邊一座座造型簡單、卡通化動作的雕像所吸引。例如,一隻蠍子用它的大鉗子夾著兩個小人,其中一人的手中還抱著一個小孩;一隻綁著領結的鱷魚由人孔蓋中出現,嘴裡還咬著一個正要逃跑的人。人孔蓋裡的鱷魚呼應著流傳已久的下水道內住滿鱷魚的都會傳說。月台的磁磚地板上有一對大腳丫,站在大腳旁的高台上的分別是一隻長頸鹿和一隻大象,他們像一對護衛般站在兩旁──但這兩位可不是一般動物園裡的動物,它們穿著高跟鞋、戴著高帽。此外,還有一隻土撥鼠坐在一袋錢幣上,手中拿著一個一分錢銅幣,津津有味地嚼著。生動的表情、戲劇化的動作,藝術家捕捉了動物活動的瞬間,並呈現了人物的即時性。
除了卡通化的動物,〈地下生活〉主要的主人翁是一個個圓頭的小人。造型簡單的圓頭人物,正是奧特尼司創作的特徵。藝術家綜合了幽默、寫實、批判的手法描繪〈地下生活〉:許多表情嚴肅的警察,一位有啤酒肚、正在展現肌肉的人物,以及一位頭與脖子分開、卻仍面帶微笑的小人;一對手牽手行走的男女,女人的手中拿著一個現在已成歷史的紐約地鐵代幣;還有一個人正從一座擬人化的公共電話退幣口中流出。部分人物的圓頭為錢袋所取代,似乎金錢是他們唯一關心的事物。不論寫實或抽象,這些雕像都充滿變化,人物的喜、怒、哀、樂溢於言表。
〈地下生活〉的創作者湯姆‧奧特尼司出身堪薩斯州,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區。不僅紐約市許多公共場所內都有他的作品,美國的其他各州和歐洲等地,也都能見到這些造型可愛的雕塑人物。自八○年代起,奧特尼司就開始設計一英呎高的石膏人形,將它們放置在公共空間內。後來他用石膏製成模型,送到鑄鐵廠製成銅雕,如此便開始大量製作銅雕人物,並接受公共藝術計畫委託。
奧特尼司常藉由每次委任公共作品的機會,發展新的主題與人物,然後在以後的作品中繼續使用這些人物。在〈地下生活〉中,警察和倒在路旁的婦人等人物一直重複出現,雖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或因為不同的排列組合、或因所在位置不同,欣賞者仍會有不同的印象。即使不斷重複使用某些銅像,所有的作品都是為特定場所製作,因此,每件作品都有其特色,對欣賞者而言,也都是獨特的經驗。
〈地下生活〉提供每天從這一站趕到下一站的通勤者一段奇幻之旅。月台上的銅雕及其所構成的不合理的人物與空間關係,使得原本熟悉的地鐵站變得新鮮起來。藝術家利用幽默的雕塑,敘述社會中邊緣、無助的一群人;可愛的人物與時尚的動物組合,更反應了現實中荒唐、殘酷的一面。雖然卡通化的雕像人物簡化了真實問題的嚴重性,藝術家卻提供了觀賞者一個環境,讓人思考什麼是真實與虛幻,也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對他人的關懷。fficeffi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