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路fficeffice" /> ——故乡育童年(2) 流逝的岁月并不如烟,儿时的光景、故乡的人和事常常让人魂牵梦萦,于是提起笔,试图去追寻岁月的痕迹,追忆那时小城的风貌,去寻找我们那个时代孩子成长的轨迹…… 朝阳路,从出生到十八岁我一直居住在此,它承载了我太多的童年与少年的快乐了! 朝阳路上的住宅大都是典型的岭南风格建筑,每幢楼房都是骑楼式的建筑,即有着广东人俗称的“骑楼底”,如此,夏日里可在楼底乘凉、雨天可靠它遮挡雨、冬天可以依赖它避风。 长长的街上住满的都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可以随时串门过户,从来不担心缺少玩耍的伙伴,我常常与一班小伙伴从街头玩到街尾,可以整整疯玩上一天。 这条路上只是朝西的一边有房子,马路的另一边是木器社以及一个连着一个的池塘。六、七十年代,整条朝阳路还是沙土路,那时车子少,倒也没见得尘土飞扬。马路两旁都种有树,好像是那种白桦树。我常常沉迷于看小说,一坐就是大半天,妈妈见了总是推着我往窗口赶:“去,看看绿色的东西,让眼睛休息一下。”站在窗前,总觉得景色怡人:近处绿树婆娑,远处可看到粉黛色的石花山。 从家里往前走没多远就是台山一中,学校的对面也是池塘与果园,那一带到了晚上,更是行人稀少,小时候偶有不听话,婆婆就会吓唬我:城外有老虎,你细听一下,还有老虎的叫声呢!虽然我竖起耳朵极尽全力也听不到虎声,但婆婆的话颇具震慑作用。 我们家住在街口的二楼,实际上这是一幢双体楼,楼梯从中间上,上去以后左右两开,楼上共住着四户人家。左边前屋的一户,是当年红卫中学的老师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许锦裳">许锦裳ersonName>。 那时候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许">许ersonName>老师大概三十来岁,常架着一副眼镜,在我眼里是一介风度翩翩、文质彬彬的书生样。 那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我还在幼儿园。有天下午,城里上空突然响起了警报声,妈妈也突然提前跑到幼儿园来接我回家,没多久,全城就开始戒严了。后来才知道:文革所谓的“文攻武卫”中,红卫兵的两个派系开始了械斗,朝阳路附近一户人家在台山一中读书的女儿刚在这次械斗中丧了命,事件震动了全城,让这座小城蒙上了不安的阴影。 戒严来得突然,街上一片死寂,家家关门闭户,况且每户人家里并没预存任何食物,一时气氛紧张、各自惶恐。只有那些在这次武斗中占了上风的派系人员在街上巡逻,并不时呼喝几声,捉些人出来。 一天,楼下突然传来吆喝声,仔细一听,是喊隔壁一个当工人的邻居,我们整栋楼上上下下全被吓得大气不敢喘,也没人敢回应,更不敢下楼开门,只听得楼下的木门被推得几乎要塌下来了。 这时,谁也没想到,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许">许ersonName>老师下楼了! 他明明知道此事与他无关,他明明知道倘若得罪了这班人,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可他还是自告奋勇下去了,并谎称邻居不在家,试图骗走那些持械的人。谁知,这话让那班家伙恼羞成怒,重重挥拳把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许">许ersonName>老师给打了。 虽然后来那位邻居还是被强行冲上楼的人抓走了,但左邻右里无不对老师的行为给予赞赏。 中国人有句话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大多明哲保身的国人的人生哲学。我也知道,那些年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许">许ersonName>老师自己也因海外关系常受到不少冲击,但在关键时刻,他凭着一介书生的勇气,为别人站了出来,就像武侠小说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汉。 这样一件小事,或许老师早已淡忘,可是,对于当年隔壁那个小女孩,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从书本里走回现实世界,他让我读懂了书中常说的何谓“侠义忠肝”,他更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做人道理! 老师的为人让我钦佩了一辈子! [此帖子已被 邻家小妹 在 2009-3-29 16:46:2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