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派利市了,见面必说恭喜发财,回敬“利是逗来”,于是,长辈们、已婚男女们纷纷慷慨解囊。这种风俗南北一样,不同的是北方人多称“压岁钱”,广东人一律说“利是”,也许有偏见,总感觉利是比压岁钱好听,隐去“金钱”的直白,彰显祁愿之含蓄,多少言之不尽的祝福,就在利是中。以前有人说广东人会生仔不会起名,可“利是”一名,多好。fficeffice" /> 在佛山,过年派发“利是”有一定规矩,首先是身份标志:必须已婚,或曾婚,才堂而皇之给小孩利是,而过了ffice:smarttags" />正月十五,这种仪式就算完成,不必再派发。好玩的是,“小孩”跟年龄无关,特指所有没结婚成家的大小人,如没结婚,到了六十岁也有资格讨利是,至于是否厚着脸皮,那是阁下事。这种约定俗成很有意思,为什么只有结婚了才能派利是呢?民间说法,通常以成家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标志,那么,是不是以这种生活小细节,提示已婚者的身份、责任,以及对他人的关爱呢?前几天看新闻,上海一白领参加工作不久,还没结婚,年前发出去的红包就有几千块,为躲避再派发红包,竟躲在家不敢出外。新闻有点夸张,甚至搞笑。如有来世,此人肯定选择佛山,非但免除派发之苦,还可以“袋袋平安”。从这个角度看,佛山的风俗又包含人性化,宽厚、从容。 然而,最大的人性化,还首推喜事上收取的贺金。佛山人结婚前除了忙忙碌碌一应事务外,更不忘准备一大把零钱,干什么呢?回礼。别的地方,主人家收大头回小头,甚至不回,也在情理之中,佛山人却反其道行之,喜事的贺金,留小头回大头,比如一百块礼金,通常只收五块,其余全部退回,而且就在婚礼上把回礼送出去了,所以即便天天赴喜宴,佛山人也没有“高价饭票”之虞。有人以为,这种回礼方式,是因为主人家大富大贵,其实,这都是流行在普通百姓中的做派,勿论怎么拮据,都不会用贺金帮补,全收或只回小头,都被认为失礼。 金发挑染在头上,内衣穿成外套,啤酒当饮料,佛山人的生活风格无论怎么改变,内里还是传统的。不太清楚这样的风俗习惯起源于何时何事,也不知外地有没有这样做。它既入世又脱俗,照顾了客人面子,又不沾别人便宜,“恭喜恭喜”,“多谢多谢”,一送一回中,主客人礼数周到,彼此心领神会,有关怀,有感谢,有谦逊,有客气。总之,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礼尚往来,被佛山人演绎为温馨的民间习俗,在婚礼上,它扮演大使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它就象润滑剂,滋润社会文明机器的运转,维系着人情、人性、人文。 大方得体,自然含蓄,中庸儒雅,善良仁爱,其背后隐藏的这些文化诉求,是否这个古城长久以来,被众多民俗浸淫渲染的结果?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也许就是这些细节一一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