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幅来自北川县灾区的照片一经媒体刊出便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照片中,被战士搜救出的小男孩躺在担架上,吃力地将右手举过头顶,向四周的战士敬着队礼。不少网友认为,这是灾情发生后最令人感动的一瞬。 杨卫华,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提起拍摄照片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5月13日上午7时许,杨卫华随着救灾部队进入北川。“经过强震,北川县城满目疮痍。我和救援队来到老县城,这里已是一片废墟。”搜救队迅速开始行动,搜靶掖嬲撸钗阑皇治兆攀值缤玻皇帜米畔嗷诜闲嬷泻盎啊? “下面有人吗?如果听见请回答!”几声呼喊过后,杨卫华仿佛听见身旁的废墟下传来微弱的声音,他一面询问,一面搜寻着声音的来源。“叔叔,我在这里。”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地下传来。杨卫华判断出方向,开始用手电筒搜寻。 杨卫华循着声音,走到身旁的废墟前用手电筒一照。一个身着黄衣服的小男孩被压在一堆废墟下,幸运的是,一个卷帘门隔在砖瓦与孩子的身体中间,孩子似乎未受重伤。 杨卫华加上3名战士。4人仅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便成功搬开压住孩子的砖瓦和卷帘门,救援过程中,小男孩并未哭闹。被压在地下十多个小时,对于一个几 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太残酷。在被战士抱起的一瞬,他开始大哭。战士们这才发现,男孩的左手小臂已经骨折,医疗队迅速赶来,在孩子的手上做了一个简易的夹板。 开始包扎时,男孩突然停止哭泣,“叔叔,谢谢你们。”突然间,男孩冒出的一句话。这个可爱的男孩名叫郎真(音)。 包扎完毕后,战士们决定将小郎真送出北川县城,他们从附近找来一块结实的木板,小心翼翼地将小郎真放在木板上。木板离地的一瞬,杨卫华的心猛地一颤。他看见,小郎真吃力地将右手举过头,向周围的战士敬了一个队礼。 

北川灾区,小郎真的爷爷奶奶看见从废墟中营救出来的孙子,失声痛哭。 杨卫华摄
[此帖子已被 Bonjour 在 2008-5-19 3:36:0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