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就想去贵州,那里有黄果树,荔波,苗寨。。。。。那里还有酸汤鱼,烧鱼, 花溪牛肉粉以及各种风味小吃(这才是我想去的主要原因^O^)。 ffice ffice" /> 在这个月,我终于打着工作的旗帜,和朋友们一起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旅途。 一周的游程转瞬即逝,现特将整个游程一一与各位分享,希望能给想去贵州的同学、网友们一点参考。 
贵阳地处贵州中部、乌江支流南明河上游, 绿水绕青山,有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 
贵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有苗、布依、侗、彝、仡佬等民族, 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风俗, 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族建筑等, 风情浓郁古朴、丰富多姿。 
曾经听人说过贵州屯堡的古老故事,年代久远,说辞离奇,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记忆和理解中就一直感到很模糊,于是,便多了一份好奇。 此番到了屯堡的故乡安顺,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屯堡中泡一泡..... 
我们点了一位本村苗族姑娘当向导,她操着不错的普通话讲解着屯堡故事,明代遗风。 一路上,我们不叫她导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游叫">游、不叫ersonName>小姐,这里不喜欢叫小姐,而是亲切地叫“小娘娘”。 “小娘娘”浅浅的酒窝,一脸笑吟吟的,具有典型的江南女子特色。 
没想到天龙人,连称谓也保留了下来。“那么这里的男子又怎么称呼呢?”我好奇地追问。 “年轻男子叫小爷爷,老年男子叫大爷爷喽。”小娘娘回答。小娘娘(读音为汉语拼音第一声), 音调清宛柔糯,很亲切好听。同年龄的男生称为小YI YI,但有读音无其字,难以表述。 
屯堡人念旧,后人们始终尊敬膜拜打江山的先公,为这些创始的祖先们建成了“四公亭”, 使他们的旷世功业永世流传…… (屯堡的张、陈、郑、沈姓氏祖辈) 
屯堡人历经数百年变迁而未被周边环境净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这里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 天龙屯堡古镇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 
“九道坎”的来历.....,“九道坎”是古村内一处重要遗迹。 
在这里找到富甲一方的"沈万三"另一个故居。 
看六百年前的遗址 ---- 古老的戏台。。。。。可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 天龙屯堡古镇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 
屯堡的语言,与其他西南话区的方言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屯堡人的发音听起来很淳朴、悦耳。 或许,是因为屯堡人的发音是保存了600年前屯军从江南带来的。 
笔者在此学堂前 --- 迷途不知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