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ndyke

FLASH欣赏:纪念老三届上山下乡40周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1

帖子

198

积分

工兵

积分
198
发表于 2007-6-29 08: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人, 我们很想听你的老三届知青故事.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主题

9840

帖子

3万

积分

旅长

积分
34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9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老三届的故事不是我的故事! 那时我还小, 不过却经常生活在她们的当中, 对她们的人和事都很熟悉! 有过不少她们之间的故事!一段段她们心酸的往事, 再挖起那陈年的旧事, 不说也罢! 没有多少人还对他有兴趣! 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18

帖子

421

积分

排长

积分
42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9 14: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心酸的题材.往事不勘回味.很爱听这首歌.一边听歌.百感交集.无限感慨.自由人弟弟他熟悉.了解这段历史.并理解我们的情感.因为他有一个当知青的老三届的姐姐.(在此请代向你姐姐问好.).我看经局外人来述说这段故事.我相信我们老三届的知青会赞同的.谢谢大家的心意.失去了的便永远也回不来了.得到的算是一种安慰吧.阿Q精神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9 2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过去是痛苦的, 但是如果不把悲惨的知青年代(指部分知青)告诉大家, 人们就不知历史的真相!fficeffic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9 2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图集(多维网)fficeffic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9 2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468

帖子

2546

积分

连长

积分
254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30 02: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千堆雪 在 2007-9-16 11:56:49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30 22: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上山下乡杂谈fficeffice\" />

第一批是1953年到1966年文革前夕,响应的是政治口号是“缩小三大差别”和“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且基本是主动或半主动下去的,是局部和相对小批量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在继续读书、进入各行业就业以及参军等等出路之外的又一种选择。他们在下乡的地方或多或少起到了口号呼唤的内容。

  第二批是1968至1971年文革中期的下乡知青,响应的政治口号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卷入的是“老三届”,既1966至1968的高初中毕业生,也是文革中所谓的“革命闯将”红卫兵,约1600万人。他们上山下乡有主动,也有半主动,但更多的是被动或强制性的人口迁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文革初期的倒行逆施,全国的工业、教育等领域遭到重创,高等教育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连续三年的高初中生积压在校无处可去,而几千万小学毕业生无校可进。于是就有了这次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青年人口迁移。几乎葬送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年华,是“文革”灾难性后果的重要构成。

  第三批是1972到1979年的中学毕业生。由于第二拨知青在农村苦难的命运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和社会问题引起了中央的关注。于是当局对严酷的上山下乡运动进行了政策性的“改良”:处理了一批残害知青特别是女知青的“坏蛋”;让部分知青“病退”回城,让部分知青进入厂矿和大中专院校读书。而这一批新知青下乡“动员”的方式有所和缓,强制性的力度有所减弱,大部分下乡地点由边远山区改为城市郊区;以集体场队取代星散的插队;注意给知青一些“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 由此也不难看出形成“运动”的第二批和第三批知青与第一批知青有不同。

  在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干预下,1979年的百万知青大返城给上山下乡运动划上了句号。但生活中的知青已经不再年轻,且大多伤痕累累,不少老知青在当代社会中正是由于缺乏知识和体力,成为首当其冲的“下岗人员”,但老知青因往昔的生活磨难而变得坚强而坚韧,大多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微笑着面对时代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93

帖子

372

积分

排长

积分
372
发表于 2007-7-8 09: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想起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的朋友们时, 心头总是悵然的. 曾经和我走过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过程的朋友, 我很想念你们, 不知你们现在好吗? 是否偶尔也会想起我呢? 或许将会永远断了联络, 但我永远都会希望你们过得好, 希望你们能够幸福.

祝所有当年台山一中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们幸福快乐.

[此帖子已被 难得糊涂 在 2007-7-10 10:19:22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主题

1256

帖子

4182

积分

连长

积分
418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7-9 15: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Andyke, 一曲牵旧梦!

我也有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6-27 18:24 , Processed in 0.3976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