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ndyke

FLASH欣赏:纪念老三届上山下乡40周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4

帖子

256

积分

排长

积分
256
发表于 2007-6-22 23: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代久远的事情,现在的孩子们大概已经无法感染这样的情怀了,但经历过的人,却永远无法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468

帖子

2546

积分

连长

积分
254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2 23: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h.fjfox.com/flash/nwdg.swf [/flash]

[此帖子已被 千堆雪 在 2007-6-22 23:52:19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4

帖子

256

积分

排长

积分
256
发表于 2007-6-22 23: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回忆的歌曲.无论是曾经伤害过,还是仅仅增加了历史的印记,总有一些让人感到温暖的存在.既然已经过去,就只记住温暖吧.

[此帖子已被 莲花 在 2007-6-23 0:12:1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468

帖子

2546

积分

连长

积分
254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3 0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难忘的共和国的历史,一段难忘的人生岁月,一首难忘的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4

帖子

256

积分

排长

积分
256
发表于 2007-6-23 00: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支难忘的歌》是电视剧《蹉跎岁月》主题歌,原唱关牧村,后改编为小合唱,现在网上广为流传,是广大中年朋友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

  叶辛,曾经的上海知青,现是著名作家,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现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笔耕不辍,共出版三十多本书籍。其代表作有《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长篇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468

帖子

2546

积分

连长

积分
254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3 00: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支难忘的歌》这首难忘的歌曲,八十年代她曾经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她播动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弦。那段知青生活,对于那一代年轻人来说,它是蹉跎过去了,对于作家叶辛来说,是磨难是积累,也是一笔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主题

468

帖子

2546

积分

连长

积分
254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3 0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歌,难忘的岁月

[此帖子已被 千堆雪 在 2007-6-23 0:30:1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1

帖子

198

积分

工兵

积分
198
发表于 2007-6-23 06: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从城市到农村,到边疆. 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改变. 做饭,洗衣,干农活, 这些都不是知青的难题. 人与动物不同, 人是有理想的. 当一个人的理想与愿望完全被剥夺后, 剩下的大概只有绝望了. 沒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 是无法理解当年知青的心境历程的.

我的一位朋友当年上山下乡去了一个小海岛从事海水养殖工作. 解放前, 那个小岛是用来流放痳疯病人的.海岛面积很小,長年也只有二十多名知青住在岛上. 在十几年的知青生涯中, 有人葬身海底,有人被雷电击毙, 有人因绝望而精神分裂. 我的朋友后来回城了, 但他双脚布滿了大小伤痕,腰椎也移了位. 他脚上的每块伤痕, 都有一段令人心碎的故事. 我的朋友在中学时读书很用功,他的最大愿望是上大学. 然而, 他的青春是在这样一个小海岛上度过. 要他说青春无悔似乎太沉重了.

[此帖子已被 Conch 在 2007-6-29 8:43:4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3 11: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难得糊涂 发表于 2007-6-19 5:52:21 :

上山下乡, 是我们当年知青的一段不堪回首亦要回首的回事. 虽然三十几年过去, 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始终无法愈合. 相信这段恶梦还会无止境地拆磨我们下去.

[此帖子已被 难得糊涂 在 2007-6-20 6:00:55 编辑过]


 在城里是地都不用自己去扫的公子和小姐,到乡下,为裹腹,得先学会做饭,真是难为你们哪!乡亲们的纯朴就在这儿,宁可自个儿省点,也得照顾好你们哪!当然,你们肯定还嫌苦罗,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

[此帖子已被 千堆雪 在 2007-6-22 23:08:28 编辑过]


千堆雪: 可能你太年青了, 沒有经历过那个年代. 宁可自个儿省点, 也得照顾好你们. 这个情节仅是在小说和电影里看到. 当年贫下中农的自私自利, 比现在的农民还历害.谁怕苦, 那是要命! 还话着回来的, 青春年代也逝去! 得到了什么? 整个青春年华就是学懂了做饭. 这是时代的笑话!fficeffic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主题

9840

帖子

3万

积分

旅长

积分
34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6-23 13: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到老三届们当知青真是_一勺眼泪,他们做知青和我们的时代不同,我们做知青真是嘻嘻哈哈,而他们做知青却膝头抹眼泪,我记得当时的老三届.一.是去海南(兵团农场),二.就是插队落户,三.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一车车的乳臭没干的手还带着"红卫兵"袖章的"知识青年",记得那时红旗摇.战鼓擂!扎根农村闹革命的口号!那时真的一颗红心,扎根农村,
  但是当那股热情过去后回到了现实中就麻烦了!其实现实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如意!接着而来的就是温饱的问题了,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的困难,住的问题......
  可以想像一班乳臭还未干(如果是现在还要父母接送上学)的孩子,怎么熬得那种苦呢?可是在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人能帮得上忙,一切都是靠自己!可想她们的肩膀能抗多少斤,她们的手又能提多重,可她们也就这样起早摸黑的跟着本地的农民一起犁田插秧!回来还要自己做饭自己吃,这是我亲眼看见的事情,有苦响谁诉,有泪又响谁流?
  她们那时对于招工真是茫茫无期,对人生前途无望!多少人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往香港偷渡,捉回来了又去,就这样捉捉放放,他们就是为了那一点渺茫的生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6-6 20:59 , Processed in 0.4216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