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开心一笑

掌握完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117、往生极乐世界以后,还用不用回到人间

  现在很多人念佛求往生,都是为了逃避人生的烦恼和轮回的痛苦。这样的念佛求往生都是自私的,是不会有成就的。还有的人说,我要往生,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做人太难了,人生太苦了。这都是错误的想法。   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即刻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摄持和授记。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同时,就能得到一地以上的境界,也就超出轮回了,已经有了度化众生的能力了,可以回来救度众生了。   有些人一听说往生以后还要回来,就开始害怕了。他知道做人难,人生苦,自己感受过。但是不用害怕,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解脱了,已经有智慧了。我们虽然处在轮回中,但是不会感受轮回的痛苦。你看很多佛菩萨的化身,很多大德高僧,他们转生为人,来救度我们的时候,虽然他们在显示上是人,但是他们不会感受人间的苦。在显示上有生老病死,但是他们不会感受生老病死的痛苦。有时候佛菩萨为了救度这些傍生,转生为猫狗,虽然在显示上是一条狗,一只猫,但是他们不用感受傍生的痛苦。   从西方极乐世界回来以后,我们可以再来帮助这些有缘的众生,包括自己的儿女亲友。所以如果你真喜欢他们的话,你一定要念佛求往生,不应该放不下。我们往生后才可以救度他们,之前是没有办法的。你再操心,再为他们付出,也没有办法使他们真正摆脱所有的烦恼痛苦。所以为了所有的众生,也为了你的儿女亲友,我们要诚心念佛,把一切都统统地放下,一心求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18、认真去表法,是弘扬佛法的开端

    修行人应该越学越清晰,越修越勤奋,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快快乐乐地活着,任何时候都法喜充满,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一定要好好地庄严自己,这也是一种表法。我们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可以休息好。否则对我们的身体、精神有一定的伤害,对我们的学佛修行也有一定的障碍。学佛修行有障碍,成佛就有障碍了。成佛有障碍了,我们饶益众生就有障碍了。吃不好,穿不好,这是对众生不负责任。如果心情不好,就无法安心学佛。如果身体不好,就无法坚持修行。躺在床上,让众生为你付出,你这是欠众生,是伤害众生!   现在有的修行人,吃不像吃,穿不像穿,什么都不注意,让人看了心里就难受。你身边很多人都是通过你的言行仪表来了解佛法的,如果你没有好好表法,让别人以为学佛修行就是这样子的,都怕变成你这样的人,都不敢学,不敢修了。所以应该好好表法,但是不能有贪心。你打扮自己,然后出去迷惑众生,这个发心就不清净了。   为了表法,我们可以打扮,可以化妆,把自己弄得整洁漂亮,把美丽的人身供养给诸佛菩萨。到社会上好好表法,让大家羡慕,让大家对佛、对佛法生起恭敬心,生起信心,这样他们才会跟随你学修。这就是替佛弘扬佛法,想弘扬佛法就应该这样做。   现在很多人,自己还没有解脱就想度众生。连自己还没有度好,不可能让人跟你学修。不用讲那么多,不用做那么多,你好好地表法,这就是救度众生。家像个家,干净整齐;人像个人,美丽庄严。谁看了都羡慕,都赞叹。你不用特意去摄受他们,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尊重你,跟随你,自然而然就会跟你学、跟你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119、周围人的变化,才是你修行的进步

    我们是要救度众生,是要为佛教做贡献,但是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自己的家人、孩子、亲朋好友做起,然后再逐渐一步步扩大范围。你连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都没有救度,还想救度其他的众生是不可能的。你先走一步,然后再走两步,这样慢慢才能走一百步。   现在有的人说,我对家人不行,但是我非常慈悲,对别人特别好,别人对我的印象也很好。这就说明了你就是不行,你就是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别人不了解你!你偶尔说几句空话、好话,帮帮别人忙,这没什么可难的。难就难在对身边的人要持之以恒地付出。你身边的人,经常跟你接触的人,他才了解你。你要经常关心照顾他们,要经常为他们付出,那才是真正的难处。你能感化他们,这才是你真正的进步。   你修行的进步,并不在于你念了多少遍什么咒语,念了多少遍什么经文,做了多少遍什么功课,也不在于你一天打坐几个小时。你修行是否有进步,就看你周围人的变化。如果你对周围的人影响非常好,他们对你都很满意,还对佛法有兴趣,那说明你有修行了。你能把他们感化了,这才是你修行的进步!如果不是这样,你周围没有变化,还是跟原来一样,甚至更不好,那你念的咒语再多,你做的功德再多也没用,说明你没有修行,没有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120、怎样在病中消业积福

    遇到一种障碍,能增加一种智慧;遇到一个违缘,能增加一个层次。比如说今天有病了,这不是有病,这是去病。这怎么讲呢?如果没有过去种过的因,今天不可能得这个病。这个病本来就在身上存在着,今天缘分成熟了,显现出来有病了,也可以说是业力现前了,这是去病,不是生病!我们现在造业,种这个因,这叫“生病”。今天我们受到报应了,这叫去病。有智慧的人,怕造恶业,不怕感受果报。没有智慧的人,就怕感受果报,不怕种恶业的因。你种这个因了,将来肯定要受这个果;你现在受这个果,是你以前种过的因,这是消业、还债,也是去病、驱魔,好事!   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人,种恶因的时候不怕,受恶报的时候害怕,这是颠倒的。生病了,不要害怕,如果你真有修行的话,这是窍诀啊!第一,今天发现有病了,这说明你的业还没有消净,你的债还没有还完,你要统统忏悔往昔所做的恶业,尤其是杀生的恶业。通过忏悔,这些恶业都可以消尽。业消了,果就没有了,这就好了么!第二,病肯定也与冤亲债主有关系,还债的机会来了,你不应该害怕,应该面对,多对那些冤亲债主发慈悲心,让他们满意,这样也还债了。第三,修行的机会来了,利用这个机会,你可以修自轻他重菩提心,自他相换菩提心,通过这样的修法还能消业积福,还能还债,还能提高自己修行的层次,这是个好事!   但是如果不懂这些道理,发现有病,心一慌,“完了,怎么办啊?”就又造业了。这是自己的因果,你不相信因果,这是邪知邪见。怕自己身上有东西,怕其他众生骚扰,就去找人算命。那些人就爱瞎说,“你怎么怎么不好,身上有什么什么东西……”这样,你对冤亲债主又增加了怨恨,又增加了你的恶业。然后为了营养去杀生,去吃那些不净的东西,又造杀业了。这样越来越不好,将来还要感受更多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21、为了得到保佑而皈依,是正确的心态吗?

    “从今以后,我要以佛陀为究竟的导师,以佛法为究竟的道路,以僧众为究竟的道友,以上师为究竟的怙主。”这样从心里猛厉地祈祷,忆念,才是真正的皈依。通过这种方法皈依,才能达到圆满。现在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皈依,也没有皈依的方法,随便跟着别人说几句空话就算皈依了。这样皈依是不如法的,皈依不到上师三宝,也进入不了佛门。   皈是归投,依是依靠。皈依不仅仅是求得保佑。现在很多人都搞错了,一说佛菩萨,就觉得特别神秘。佛肯定是离自己远远的,高高在上的,特别有神通神变,特别与众不同的。我们去顶礼他,供养他,他们高兴了就会保佑我们;我们得到他的保佑了,就能健康,就能顺利,就能平安了。这都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种状况,平时也想不起来佛,有什么事情了,就到寺庙去供养,去礼拜。如果如意了,就觉得太灵了,然后再去供,再去拜。如果没有如意,没有顺利,就开始怀疑,甚至是生气、埋怨、诽谤:“这些不管用!”把佛菩萨当做神,求保佑、求平安,往外求,这完全是迷信,完全是外道。   今年春节初一,我去成都文殊院,那是成都特别有名的一座寺院。那天人海人山,一天没有断过。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有这么多人信佛,这么多人学佛!当我跟寺院的僧人说起这些的时候,他们说,今天是正月初一,人们都来求佛保佑一年的平安,所以人多,平时没有几个人。这样看来,大部分人都是迷信,都是外道,根本不是佛教。这样信佛、学佛没有任何意义。信佛一定要觉,不能迷。迷信不是信佛。国家反对迷信,佛家也反对迷信。我们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相续。我们是这种人吗?如果是这种人,那就不是学佛的人了。   既然不能向佛求保佑,那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呢?因为上师三宝有解脱、成佛的方法,有改变命运的方法。为什么事业有挫折,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睦,一切不如意?这是命运不好,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改变命运完全要靠自己,不是靠佛菩萨,也不是靠上师。但是改变命运的方式方法,必须要从他们那里取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122、把禅定融解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个过程中

    若想如理如法地修禅,就要具备条件。这个条件是内心要得到安静,最好有菩提心的基础,自心远离自私自利。最起码要有出离心,不贪着于世间的琐事,远离世间的贪念。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坐禅就像儿戏一样,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算不上心安静;如果心没有安静很难坐禅。   然后是身安静。找一个适当的环境,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全身要放松,最好坐毗卢七支坐,身直脉直,脉直心直。不会毗卢七支坐,也可以保持一个自然的姿势,这样身上的气才能自然流通,然后心自然就能安下来。心和气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你把握不好气,心就不能安静。   我们做功课也是修禅。做功课的时候,不要只在嘴上念,要从心里去做;你能从心里去做,这就是修禅。念到哪里,想到哪里;念到哪里,观到哪里。一句句,一字字,每一段落都有甚深的含义。心不离开,不散他处,一心专注,这就是禅!   我们修加行的时候也是修禅。观修的时候心专注,注意力放在所修的法的含义里,不往外散乱。观修人身难得的时候,注意力必须要集中在人身难得的含义当中,这个时候不能想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否则这也是心散乱,没有专注。修什么法,心里就想什么法;学什么内容,心里就想什么内容;有什么含义,心里就思惟这些含义。这才是不散乱,这才是专注,这才是禅定。   心专注于一个对境里,专注在一种正知正见上,这都是禅定。东想西想,东抓西抓,观想金刚萨垛的时候,又想药师佛、阿弥陀佛,这都是杂念,不是一门深入,不是专心修学,这都是不如法的,以后一定要注意。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修禅。我们做每一件事,不管是接待人还是处理事,都要内心专注,了了分明,发心正确,内心清净,要保持这种状态。有的人吃饭的时候不用心,胡思乱想,连饭菜的味道都不知道,马马虎虎地吃,不想吃了才知道吃饱了。这就是散乱,没有禅定。我们吃饭的过程中,一点点也不糊涂,发心非常正确,内心非常清净,在清净平等的状态中吃饭,心专注,不散乱,这也是一种禅。   禅有世间的禅,也有出世间的禅。开悟证悟之前,贪心比较粗重的人,可以修不净观,将外器世界、内情众生,一切都观为白骨,通过这种修法,心能专注不散乱,这也是一种禅。嗔恨心比较粗重的人修慈心。将周围经常接触的这些众生,都观为父母、儿女,观为自己最喜爱的人,然后发慈心,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快乐幸福。心里经常这样观,能对治嗔恨心。愚痴心特别粗重的人,可以观呼吸。呼气的时候,将业障都呼出去;吸气的时候,将清净、福德、智慧都吸进来。这些都属于世间的禅。   出世间的禅就是证悟空性,证悟诸法的本性,证悟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在这些见解、智慧当中安住不散乱,这是出世间的禅,可以分一地到十地。还有佛的禅,断证最圆满的禅。大圆满里讲的,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本觉当中不散乱,这是最究竟的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123、百字明中每句话的含义

    “嗡”字是咒的开头,它有善妙、吉祥的含义。   “班匝日萨多萨玛雅,玛呢巴拉雅”大致含义:主尊金刚萨垛,请您以及您身口意的极深秘密誓言恒时守护、保佑我们。   “班匝日萨多迪诺巴,迪叉哲卓美巴瓦”大致含义:主尊金刚萨垛,请您的加持成就安住于我,并让我与您无二无别。   “色多喀友美巴瓦”大致含义:请赐我以无漏、大乐的智慧,令我满足。   “色波喀友美巴瓦”大致含义:令我证悟光明的智慧。   “阿呢ra多美巴瓦”大致含义:请你慈悲地爱护、怜悯我。   “萨瓦日色德玛美抓雅匝”大致含义:请您立即赐予我清净一切罪业、及其一切殊胜的成就。   “萨日瓦嘎玛色匝美,则当希央格热”大致含义:让我心地贤善地行持一切事业。   “哈哈哈哈伙”大致含义:令我现前四种灌顶的智慧。   “巴嘎万,萨日瓦达塔嘎达,班匝日玛美门匝”大致含义:祈请一切出有坏如来,请您身口意的智慧在方便与大悲无别之中,恒时不要舍弃我。   “班则日巴瓦”的大致含义:让我的身口意成为佛的身口意而成佛。   “玛哈萨玛雅萨多阿”大致含义:恒时不离开没有世间分别的法界,金刚萨垛主尊,请令我成就一切如来在不生不灭的法界中感受平等法味,一体的智慧。   百字明的含义大致说起来就是这样,详细地说就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它的含义,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都包括在一百个字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5、回向和发愿是一体的

    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没有回向,就像一个很好的东西没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费了。   做功德首先有发心,中间有正行,最后有回向。发心就像头一样;正行就像身体、心脏、生命一样;回向就像脚一样。就像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这个人要有头、有脚、有身体才能到达。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的时候也是一样。不管是为了得到人天的福报、罗汉的果位,还是想成佛,都要有回向的双脚。否则,在通往成就的路上一步也走不了,你所做的功德不能成为你得到这些福报和果位的因缘。   回向可以保护我们的功德和善根。若是不回向的话,在相续中突然生起嗔恨心或者产生邪见,这个功德就会消失。我们的阿赖耶识是一个大银行,它是法界银行,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可以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功德存在这个银行里。善根、福德、功德回向以后,就不会受到嗔恨心、邪见的损害。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些非常重要。   功德存在法界银行里,利润特别大,每分钟都在增长,而且是无穷无尽的。留在自己的手里,它不仅不会增长,没有利润,还不安全。善根福德的果报也是,若是没有回向的话,享受一、两次就会消尽。就像钱在自己手里,花掉了就没有了一样。如果存上了,这个果报我们享受无数次也不会穷尽,直至菩提,直至成佛。   回,就是回转;向,就是归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回向的对境。回向时的心量越大越好。普贤菩萨作回向的时候,把善根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众生无边,我们学习普贤菩萨,把功德回向给法界所有众生,这样我们所作的功德也是无边无际的。有的人不敢回向,怕功德没有了。不是这样的。你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所得到的功德会更多、更圆满。   修行一定要心口相应,心和行为要一致,否则都是花言巧语,装模作样。整天发心发愿,说众生可怜我要度,佛菩萨功德无量我要学,却没有发自内心地做,都是假话,空话,大话。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要学习普贤菩萨的愿。发心、回向都是愿。一个是在功德还没有做,或者准备做的时候发的愿;一个是功德做完以后发的愿。我们跟随普贤菩萨发大愿,这样心胸才能打开。发自内心地饶益所有的众生,才能断除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这都是对治我执我爱、自私自利的一些境界,一些修法。   为什么功德要回向给所有的法界父母众生?从诸法的事实真相来说,他们都是我们的父母,都是我们的儿女,都是一家人。这样修炼自心,心胸才能打开。那时你会认识到,整个法界就是你的家,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家人。多自在啊!到哪里都自在!你看我们现在,到哪里都不自在,这不是我的家,是别人的家,不舒服。你真深信了佛讲的轮回、因果的道理,不会这样的。   所有的众生都当过你父母,都养育过你,都对你有恩德;所有的众生都做过你的儿女。这样的话,爱也好,情也好,面就大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众生都一样,都感到那么可亲。这本身就是一种喜悦、幸福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序     至尊恩师达真堪布的又一经典力作《掌握完美》,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今天与大家见面了。首先感恩至尊上师的良苦用心,将近年来的谆谆教诲化作滴滴甘露,将经典教言化作完美窍诀。数数思维,细细品味,就会觉知每一篇精炼、简洁的开示,都是离苦得乐的愈病秘方,圆满成就的锦囊妙计。只要有这个缘分,有幸得到这个法宝,并能如实照做的话,它们就能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去改变,去圆满,去完美自己。祈愿更多的如母众生都能有这个福报,能够拿到这把开启完美之门的钥匙。   至尊上师的悲愿无有止息,上师为救度众生而弘扬正法的脚步无有止息。针对末法时期众生的修学根基与修学现状,至尊上师还会用他无尽的智慧,传授给有缘众生指导修学方便而殊胜的窍诀与教言。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集《掌握完美》,只是几集中的一集,未来还会陆续出版后几集。让我们至诚随喜至尊恩师弘扬大圆满法,救度如母有情的清净悲愿与功德,至诚随喜发心发愿追随上师、身语意供养上师与众生的金刚兄弟们!并拭目以待慈悲恩师未来更多的经典问世。   感恩并赞叹参与整理与编辑的,与恩师一样为了如母有情而呕心沥血的,我们可亲可敬可爱的金刚兄弟们,并随喜你们在佛光的普照下走过的许多个不眠的夜晚。   光明大圆满坛城   2009年4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47

帖子

401

积分

排长

积分
4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9: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握完美.jpg 掌握完美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6-11 21:58 , Processed in 0.3785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